最近,冯远征提出,希望可以对明星们评定职称,并按照职称来规范片酬。“如果新文艺群体有了职称,对于演员是一个保护,同时也能够限制片酬。”
en,冯老师一开始的目标必然是为了限定现在不合理的片酬。但是,如果要采用这个建议的话,个人认为还得出台一个演员采用规范。不然大家都争着去用片酬低、流量高的小鲜肉们了,片酬高的老戏骨们咋办?
不够对演员们的片酬以及整个娱乐圈进行一次统一的规范,确实是有必要的。
据悉,我国演员的片酬占比在总预算的60%以上,而好莱坞演员的片酬占比也就只有30%,这也间接说明,我国二三线演员的片酬,大概比好莱坞专业演员还高。这也不能怪韩国艺人缺钱了就想起来中国。
不过认真说起来,片酬乱是个问题,但是高片酬却没拍出什么好作品才是问题中的关键。
这个问题再折回来想,为什么如今很多明星业务能力差,流量却只高不下?
1、本来就不是什么专业人士,十几岁的孩子们经过短期的唱跳培训,积累了一定的人气之后就开始营业;
2、趁着人气高疯狂捞金,没有时间打磨业务能力,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;
3、商人逐利,经纪公司不管艺人未来会如何,他们大可以一批又一批的培养“流量明星”,只要能挣钱,谁不行啊?
眼看着娱乐行业,尤其是综艺、真人秀节目越来越繁荣,粉丝越来越疯狂,可是狂欢后还剩下什么呢?
全是过眼烟云啊,艺术?只有满屏的营销策略吧?
这就得再提到一个问题,如今强推的各类小鲜肉,越来越大的影响了下一代的审美。曾经类似于高曙光、张丰毅这类的硬汉形象没有了,满屏的阴柔女气形象,连当年的“奶油小生”蔡国庆都看不下去了。
还是一个引导的问题。“在中国国内,大部分追星粉丝来自少女。被追的明星越来越娘的现象反映了女性希望永葆青春,保持良好的外在(高颜值)以及精神状态的深层次欲望。”(好不容易出现一个黄景瑜,结果还是个渣男?)当然,李银河老师说的也对: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。
一个有些“娘”的明星火了之后,另一个就会被打造出来,这就又回到了一开始的三大问题上。明星带动年轻人、低龄粉丝审美,审美又打造明星……
连成龙都坦言:“我自己本身片酬就很高,如果一线演员能够保证票房的话,我也愿意高价去聘请,明星片酬在市场里是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。”
一边不得不和小鲜肉合作,一边又等着“看你几时完”的大有人在,但是你们看有人大刀阔斧抵制他们了么?
介入、打破、重塑,一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吴京有句话说的很对:不要总是去贬低这个词汇(小鲜肉),他们只是缺乏引导。
可不,如今火的方法有一千条,走征途靠演技拼人品的大概只占了千分之一,剩下的基本都是自造热点,凸人设、卖颜值、组CP.
引导,这词说的对,但是做起来难。而且需要引导的不是小鲜肉们,而是整个娱乐市场。评职称?肯定不行,不说整个行业模式大转变可能会造成混乱不说,而且极有可能造成我一开始说的现象。
应当做什么?大概还是要从基础入手,提高选秀类节目的门槛,增加演员就业培训的时间和等级,设定演员薪酬门槛,加强影视剧审核门槛,尤其是演技和艺术表达方面。
当然,这也就是我的胡言乱语,我只是认为,门槛高了,还挣的少了,留下的自然就是真材实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