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东林夕亭,你有故事,就来找我。
点击上方『关注』,你就是我的人了。
下面,我们一起来学习#情感心理学#
大家看情感领域的文章,往往会看到婚姻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,夫妻矛盾,婆媳矛盾等等。情感领域的作者,也总是喜欢写这方面的文章,有的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,有的确确实实是在阐述事实,因为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的婚姻中存在矛盾和冲突。
很多人刚接触到婚姻,自己作为婚姻的当事人,遭遇了矛盾冲突会让眼光变得狭隘,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惨的人。而事实上,很多人跟你一样,也在经历婚姻中的矛盾冲突。
这种问题之所以普遍存在于婚姻世界中,用一句话最简单的话来诠释就是:你活在由人组成的世界中,有人的地方就有“社会关系”,有社会关系的地方就难免会有冲突。
-01-
《社会心理学》之“社会关系篇”中讲到的矛盾冲突原因,其中提到的两个名词就很好地诠释了婚姻中存在的矛盾冲突,那两个词分别是:自我服务偏差,自我合理化倾向。
所谓“自我服务偏差”,指的是:承认自己做的好事,但对自己做的坏事却推卸责任。
所谓“自我合理化倾向”,指的是:否认自己的错误行为。
看到这里,大家回头去审视下你自己听过,见过,经历过的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,是不是瞬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?
所以说,这不是某个人才会经历的事,早就有人对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冲突做过研究。
当然,发现问题,找到问题的原因还不够,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,这就涉及到和冲突对应的一个词:和解。
提到“和解”一词,应该有人会不假思索表示反对:“丈夫对我不好,我凭什么要跟他和解”“婆婆欺负我,我凭什么要跟她和解”。
我们讲“和解”,并非说你一定要跟你的丈夫和婆婆和解,你可以选择不和解,你可以选择离婚,你可以选择“和解”之外的任何一条路,不愿意和解的可以不必往下看了,想了解怎么和解的人,可以继续往下看。
-02-
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冲突,根本在于消除导致矛盾冲突的原因,应该从认知层面着手。
认知或者知觉,是主观的,每个人对婚姻都有自己的认知,有的是自己学习到的,有的是道听途说的,通常情况下,个人往往认为自己的认知是没问题的,从而就会出现“主观认知偏差”。
婚姻中存在的“社会关系”,肯定不止涉及到一个人,至少有两个人,两个人都存“主观认知偏差”,难免会闹矛盾:不管自己对不对,死盯着对方的错误不放。这种问题不消除,矛盾和冲突就会一直在,甚至会加剧。
《社会心理学》中提及的有关消除矛盾冲突的方法是:接触,合作,沟通,和解。
常规意义上来说,人们喜欢讲“沟通”,觉得沟通的作用很大。而事实上,在婚姻中的矛盾冲突氛围下,很多人的沟通是不合理的,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。真正合理的沟通,应该是建立在“合作”的基础上。
虽然夫妻间或婆媳间通过建立共同的“超级目标”进行合作也是一种方法,但在我个人看来:建立共同的外部威胁,才能有效解决夫妻矛盾和婆媳矛盾。
-03-
我有个朋友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,他虽然没学过心理学,但是用起来却驾轻就熟,通过他的努力,很好地解决了婆媳矛盾。
都说男人在婆媳关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但不得不说,很多男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,角色是很重要,但是却发挥不到重要的作用,婆媳矛盾发生了,要么隔岸观火,要么视而不见,要么逃避,有的虽然出面调解了,但不得其法,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。
那位朋友使用的方法就是“建立共同的外部威胁”,私下里跟他的一个邻居商量好,要求邻居先去欺负婆婆,接着去欺负自己老婆,反复如此。
婆婆被欺负的时候,儿媳隔岸观火,觉得是报应,活该。儿媳被欺负的时候,婆婆也是同样的心理。但是时间久了,两个人面对共同的敌人,渐渐就开始合作了,一致对外,似乎彼此间没有过嫌隙。
这件事发生之后,之前说“儿媳,我没义务带孙子,谁生的谁带”的婆婆总是主动帮儿媳做事,之前说“你不给我带孩子,我就不给你养老,你就等着老无所依吧”的儿媳也投桃报李孝敬婆婆,婆媳间以这样的状态相处久了发现,对方比自己之前先入为主认为的要好。
这就应了莱纳斯·鲍林的那句话:为了纠正主观偏差,你应该更好地对待他人,比你预期他人对待你的还要好上20%。
-04-
事后那位朋友坦白了自己的良苦用心,跟婆婆和妻子说:“看吧!你们不是不能好好相处,而是从一开始就先入为主认为对方有问题,不愿意跟对方相处,其实带着善待去相处,会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。”
如此一来,解决了婆媳矛盾,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生活,多好!
当然了,并非所有的婚姻都跟上面那个案例一样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其他人的婚姻中重现的问题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。
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记住:不管你的婚姻出现了怎样的矛盾冲突,问题出现了,是用来解决的,不是拿来折磨自己的。就像我们前面说的,你可以选择不解决,你可以选择离婚,但你早晚得有解决问题的觉悟,因为即便你离婚了,依旧活在这个社会中,依旧会面对社会关系,依旧会面对社会关系中的矛盾冲突,你总不能逃避一辈子吧!
我是东林夕亭,你有故事,就来找我。
你有没有解决婆媳矛盾的成功经验?